QC story 的應用分為兩類: 問題解決型、課題達成型。這次上課主要針對問題解決型來進行研討。
QC Story 的步驟大概可以分成八個步驟,分別如下:
1. Problem Selected(主題選定):
(1) 問題點的探索:週邊的問題、上司的方針課題
(2) 問題點整理、篩選:收集、紀錄問題點
(3) 決定活動題目名稱:對策很明確的項目→改善提案
(4) 選題理由的彙整:重要性、緊急性、經濟性都要考慮到
2. Current Status(現況評估):掌握現況。可以使用柏拉圖來歸納出問題80%的最大貢獻者。
(1) 問題點的現狀明確化:以現場、現物、現實為準則
(2) 收集數據,予以圖表化:做到能夠造成層別的數據收集方法;從多方面來做層別、時間別、場所別、
種類別、機種別、症狀別…
(3) 掌握偏差(差異):一旦找不到差異
要再回歸到層別
(4) 目標設定:目標要明確並以定量來呈現;包含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要到什麼時候
(5) QC步驟展開(活動計劃): 決定活動的日程表/決定權責分擔
3. Defect Analysis(不良原因分析):使用魚骨圖(要因分析圖)分析可能問題點。
(1) 要因
(2) 要因深入追究、做篩選
(3) 重要要因要利用數據(事實)來查清楚
進行層別/查看相關/數據依時間系列來排列
4. Actions(改善對策):擬定對策執行。
(1) 對策案擬定:透過解析來思考已追究出的原因及對策;靠大家來提出有創意的構想
(2) 實施計畫的作成:優先考慮自己能力就能解決的項目;讓對策與效果的聯結明確化;要做什麼?由誰做?做到什麼時候?要做到何種程度?
5. Results(結果評估):對策執行成果評估;包含有形的和無形的,以公司來說最直接的效應就是成本利益。
6. Standardization(標準化):建議文件並且標準化,以避免日後再度發生。
(1) 標準化(規則化)的展開:使成為容易理解,並遵守的標準;展開與上、下流程相關部門的調整
(2) 制訂標準實施的程序:依程序確實執行
(3) 進行教育、訓練:理解標準的內容及學習技能
(4) 將標準確實來實施:製作能確實地去實施的設備及實施方法
(5) 對結果進行跟催:確認效果的持續狀況;一旦看不到效果的話,要去制定因應對策的架構
7. Problems remaining(殘留問題):檢討過程,紀錄殘留問題。
(1) 計劃與實績兩者差異的反省:目標與結果,從結果來看目標的訂定方法並做反省
(2) 反省討論與展開:反省要在可能的範圍內來具體的展開;依具體的項目來做反省
(3) 殘留問題點的彙總:依重點方向來彙總編組殘留的問題
8. Future plans(展望未來):持續改善。
QC story 方法把我們日常解決問題的模式勾勒出來並具體步驟化; QC運作步驟最大特點在於它是問題解決的順序,若能依循此步驟來彙總整理活動經過,不僅效率好,而且也會成為一份清楚易懂的報告資料,可將此報告規範化使之成為公司標準流程。
QC方法可應用在工作內容包含low yield issue, defect reduction......等。只有實際應用此方法,才能親自體會上手。甚至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問題也可應用。
最後講師給我們一句話: 只有藉著並達到 1.教育訓練 2.系統化 3.標準化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詳填學習成果另需針對與自身工作內容相關之運用,以達訓練之有效性。
(本欄位若不敷使用,可續下頁)
QC Story 的步驟大概可以分成八個步驟,分別如下:
1. Problem Selected(主題選定):
(1) 問題點的探索:週邊的問題、上司的方針課題
(2) 問題點整理、篩選:收集、紀錄問題點
(3) 決定活動題目名稱:對策很明確的項目→改善提案
(4) 選題理由的彙整:重要性、緊急性、經濟性都要考慮到
2. Current Status(現況評估):掌握現況。可以使用柏拉圖來歸納出問題80%的最大貢獻者。
(1) 問題點的現狀明確化:以現場、現物、現實為準則
(2) 收集數據,予以圖表化:做到能夠造成層別的數據收集方法;從多方面來做層別、時間別、場所別、
種類別、機種別、症狀別…
(3) 掌握偏差(差異):一旦找不到差異
要再回歸到層別
(4) 目標設定:目標要明確並以定量來呈現;包含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要到什麼時候
(5) QC步驟展開(活動計劃): 決定活動的日程表/決定權責分擔
3. Defect Analysis(不良原因分析):使用魚骨圖(要因分析圖)分析可能問題點。
(1) 要因
(2) 要因深入追究、做篩選
(3) 重要要因要利用數據(事實)來查清楚
進行層別/查看相關/數據依時間系列來排列
4. Actions(改善對策):擬定對策執行。
(1) 對策案擬定:透過解析來思考已追究出的原因及對策;靠大家來提出有創意的構想
(2) 實施計畫的作成:優先考慮自己能力就能解決的項目;讓對策與效果的聯結明確化;要做什麼?由誰做?做到什麼時候?要做到何種程度?
5. Results(結果評估):對策執行成果評估;包含有形的和無形的,以公司來說最直接的效應就是成本利益。
6. Standardization(標準化):建議文件並且標準化,以避免日後再度發生。
(1) 標準化(規則化)的展開:使成為容易理解,並遵守的標準;展開與上、下流程相關部門的調整
(2) 制訂標準實施的程序:依程序確實執行
(3) 進行教育、訓練:理解標準的內容及學習技能
(4) 將標準確實來實施:製作能確實地去實施的設備及實施方法
(5) 對結果進行跟催:確認效果的持續狀況;一旦看不到效果的話,要去制定因應對策的架構
7. Problems remaining(殘留問題):檢討過程,紀錄殘留問題。
(1) 計劃與實績兩者差異的反省:目標與結果,從結果來看目標的訂定方法並做反省
(2) 反省討論與展開:反省要在可能的範圍內來具體的展開;依具體的項目來做反省
(3) 殘留問題點的彙總:依重點方向來彙總編組殘留的問題
8. Future plans(展望未來):持續改善。
QC story 方法把我們日常解決問題的模式勾勒出來並具體步驟化; QC運作步驟最大特點在於它是問題解決的順序,若能依循此步驟來彙總整理活動經過,不僅效率好,而且也會成為一份清楚易懂的報告資料,可將此報告規範化使之成為公司標準流程。
QC方法可應用在工作內容包含low yield issue, defect reduction......等。只有實際應用此方法,才能親自體會上手。甚至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問題也可應用。
最後講師給我們一句話: 只有藉著並達到 1.教育訓練 2.系統化 3.標準化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詳填學習成果另需針對與自身工作內容相關之運用,以達訓練之有效性。
(本欄位若不敷使用,可續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