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7, 2008

paradox......

1.
a.人越打扮越美麗,最美麗的人不需要打扮。
邏輯方法:
“人越打扮越美麗”是論述A,”最美麗的人不需要打扮”是論述B,而這兩個論述彼此衝突,因為第二美麗的人會打扮即論述B,而最美麗的人不打扮,那麼最美麗的人不會是最美麗的。因為第二美麗的會越來越美麗會比第一美麗的人美麗則與第二個論述A衝突(當然在這裡不考慮時間因素,在有限時間裡最美麗的仍不需要打扮)。
解決方法:
最美麗的人是最美麗的是一個絕對的論述,又或著說最美麗的人也會越來越美麗的,所以其他人雖然打扮越來越美麗但不會超越最美麗的人。

b.房間裡的人彼此保密,沒有其他人知道房間裡發生什麼事,有一個人A房間外說只有在房間裡的人知道房間裡的事.
邏輯方法:
--房間外的人A不知道房間裡發生什麼事,包括房間裡人的彼此約定
--房間外的人A說只有在房間裡的人知道房間裡的事,代表他知道房間裡有秘密,所以他知道房間裡的事。
解決方法:
房間外的人A說只有在房間裡的人知道房間裡的事,可以當作一個常識, 一個比成立的事情,所以可以當作A主觀意識裡知道的事,儘管他不在房間裡。

c.一個人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邏輯方法:
如果他存在,就不需證明(他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他不存在,就無法證明(他就不能作證明的動作)

d.在一般人的認知裏,異於常人的就是瘋子;在瘋子的認知裏,一般人異於常人。

這句話是悖論,也可以算是一種循環定義。要跳脫這種悖論,必須有一個另一定義,另一種認知,而不在這樣的循環裏。像是在上週上課上到的法拉地的故事,說到『一個一生研究大自然的人,必須相信我們所處在的世界是真實的。』所以少數的人、異於常人的人是瘋子。他們可能不相信這個真實世界或以為自己的世界是真實的。

所以我希望我不會變成瘋子;想太多的悖論。


2.
循環定義是一個假設人們首先理解定義中某一定義解釋的定義。即一定義中裡用到一定義而此定義需要原來的定義,形成循環定義。
一個大家常常聽到的論述 『雞生蛋,蛋生雞』:「蛋是雞的繁衍」,又「雞是蛋的。然而這樣的定義無法排除循環定義,沒有意義,沒有辦法定義其中任何一項。
a. “All you need is love; Love is all you need.”
這句話是強調說一個人他需要的就是愛,只要有愛就滿足了,也只有愛能滿足。可以說分號後一句話是前一句的加強和解釋。所以這樣看法就可以就可以排除循環定義
從邏輯來看仍是循環定義,且考慮集合觀念

所以從語言來看沒有循環定義,但單從邏輯來看為循環定義。
b.嬰兒會說話就會叫媽媽,嬰兒會叫媽媽就是會說話
從邏輯來看也算是一種循環定義,因為無法知道是先會說話還是先叫媽媽。
如何排除循環定義:嬰兒先會說話,可能會叫爸爸也可能會叫媽媽。如果我們聽到嬰兒叫爸爸也算是會說話,叫媽媽也算是會說話。即可排除循環定義。因為先定義了說話,而說話的範圍大於叫媽媽,所以會叫媽媽就一定會說話,而在一般情形下,嬰兒會說話就會叫媽媽。